老师们、同学们:
早上好!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《书香常伴,不负青春》。
子曰: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这两千多年前的一声嗟叹,是叹当时之社会风气,也是孔老夫子告诫学生,学习要知道其真谛。这声叹息是如此悠长,以至于这句话现在还在天际回响。现实生活纷繁复杂,尤其是在高速运转,信息爆炸的今天,久处其中的人们,难免会因各种诱惑而迷了心、乱了志。此时就不妨静下心来,读一读先贤、智者们的智慧结晶,在阅读中理清纷繁的思绪,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。
有同学说,我作业太多,没时间读书。真的是这样吗?仔细观察,你就会发现,下课时,有人在看书,你却在追逐打闹;吃过饭后,有人在看书,你还是在追逐打闹;周末回到家,有人在书房看书写作业,你是在书房看电视,玩游戏;这能叫没时间吗?
还有同学说“读书真苦”,“读死书,死读书”,不去探索研究,读书自然成了件苦差事。仅仅为自家功名读书,为美女香车读书,为父母期待读书,更会让读书变成一件悲壮的事情。但如果读书是为了追求真理,提升自我,就会越觉得“读书乐,乐在其中。”所以古人读书有不思茶饭,流连忘返者。读不罢则食不甘者。孔子读书,“不知老将至”,陶渊明读书,可以昼夜不息。由此可见“乐读书”的魅力。
当然乐读书首先要会读书。《礼记·中庸》有云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这说的是读书的几个层次,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。“博学之”意谓读书首先要广泛的涉猎,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。好奇心丧失了,读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。“博”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。惟有博大和宽容,才能兼容并包,使读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,真正做到“海纳百川、有容乃大”。因此博学乃能成为读书的第一阶段。越过这一阶段,读书就是无根之木、无源之水。“审问”为第二阶段,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,要对所读的书加以怀疑。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、分析,否则所读的书不能为自己所用,是为“慎思”。“明辩”为第四阶段。学是越辩越明的,不辩,则所谓“博学”就会鱼龙混杂,真伪难辨,良莠不分。“笃行”是读书的最后阶段,“笃”有忠贞不渝,踏踏实实,一心一意,坚持不懈之意。就是要目标明确、意志坚定,努力践履所学,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,做到“知行合一”。
在此我还有两点真诚的提醒:一是读好书,读对书。只有这样才会使你拥有更丰富的学科素养,使你的努力有长期的回报,使你变得更有智慧,而不止是更有知识。而读消遣或娱乐性的书不仅浪费你的时间,而且会模糊你的理想,蚕食你的未来。二是读书不做笔记,犹如雨点落入大海,无踪无迹。记忆,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,但是不能迷信记忆。俗话说:“最淡的墨水,也胜过最强的记忆。”
同学们,每年4月23日被命名为世界读书日,旨在推动更多人阅读,营造尊重知识的氛围。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“耕读传家”的传统。2021年,“倡导全民阅读”再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这是自2014年以来“全民阅读”在国家层面第八次“出现”。可见,在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,阅读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。
“立身以力学为先,力学以读书为本。”省淳中这片沃土不仅给了你们追逐梦想的激情,也赠予你们一个书香弥漫的天地。你们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节,若能在毕业后回味省淳中,有一份与好书结缘的记忆,将会是莫大的幸福;若能在求学时养成阅读的习惯,则可以受益终生。
学者朱光潜说:“兴趣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,过了正当时节,便会萎谢。”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,逐步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,与书籍为伴,与经典对话,与智慧同行,让“人生”这本书变得墨香缕缕,书香怡人。